一、项目名称:山区中药材四大栽培模式研究及应用
二、推荐单位:河北省农林科学院
三、项目简介
该项目针对制约山区药材发展的栽培、加工关键技术问题,开展了药材资源收集评价和优良品种选育研究,开展了山地药材仿野生栽培技术、林药果药间作技术、生态栽培技术、产后加工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,建立了药用植物种质评价技术体系、建立了山区药材栽培五大实用模式、建立了花类、果实类药食同源药材提取加工工艺,有效解决了当前中药材生产面临的药材质量差、资源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三大难题,通过现场培训、技术观摩、技术指导等形式进行了集成技术示范推广,为我省山区中药材生产提供技术了有力支撑。
1.构建了药用植物种质评价技术体系。收集栝楼、知母、决明等等种质资源170份,选育优良品系6个(栝楼优良品系1个、知母优良品系1个、决明优良品系4个);审定冀蓝1号新品种1个,鉴定成果1项。
2.建立了山区药材栽培五大实用模式:一是山地药材粮药间作模式-柴胡玉米雨季套种模式,解决了柴胡出苗难问题,实现粮药间作双丰收,当年可收获玉米550~650 kg,亩产柴胡种子20~25 kg;年均亩效益2200~2 700元。二是山地药材果药间作模式-知母-核桃间作模式,实现了我省山区1500万亩核桃与知母间作栽培,知母药材质量大大提升,获得显著产量和经济效益,亩增效益2000~3000元。三是山地药材生态栽培模式-连翘生态栽培模式,采用长柱花和短柱花连翘混载或交互嫁接,解决了连翘自花不孕问题,、开心型修剪技术平均提高果实产量40%~60%以上。四是山地药材仿野生栽培模式-丹参仿野生栽培模式,丹参仿野生栽培技术体系亩产干品400公斤,药材质量均符合药典含量要求,解决了丹参生产药材质量不达标问题。五是林下药材高效栽培模式-林下猪苓高效栽培模式,制定并发布了“猪苓仿野生生产技术规程”,有效提高了猪苓产量和质量。
3.建立了花类、果实类药食同源药材提取加工工艺。申请药食同源药材提取、加工专利10项,“降低中药提取物喷雾干燥辅料用量的方法”获授权专利1项,研发功能性食品2个,并实现了成果转化。
4.集成了太行山柴胡、连翘栽培加工技术。制定团体标准4项:《道地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范 太行山柴胡》、《道地药材特色栽培技术规范太行山柴胡》、《道地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范 太行山连翘》、《道地药材特色栽培技术规范 太行山连翘》并颁布实施,对柴胡、连翘规范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。
5.研发出提高连翘果实产量的新技术。“利用嫁接提高连翘果实产量的方法”获授权专利1项,本发明方法可使连翘的结实率大大提高,其结实率可达65~70%, 高于相间栽培(行间混交)条件下的结果率63.9%,较自然情况下较高结果率的47%,提高18~23个百分点,较自然情况下增产170~255%,产量显著提高。
本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权2项,申请专利12项;制定标准5项;审定品种1个,鉴定成果2项; 研发功能性产品2个;发表论文17篇,出版著作1部;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项、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认证1项、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项。
四、主要完成人情况
牛伟涛,排名第六,技术职称:讲师。工作单位:邢台学院。完成单位:邢台学院。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:建立了酸枣野生抚育技术。制定标准3项。